「大腦會記住小時候的委屈、孤單和傷心!說出憋在心裡的痛苦,突破無法解決的關卡。」

C580D0FE-628D-4665-AF3D-B371CB78CD59.jpg

初次與這本書相遇時,是在2020年的新書架上,當時有關內在小孩的書籍並不算少,自己也曾在課程或是其他書籍中了解過有關內在小孩的資訊,但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拿起這本書,直至2022年在二手書店又再次與它相遇,簡單翻了幾頁後就不小心腦波弱的買下了。其實我有些後悔買了這本書,可能是因跟我的期待並不相符,原本以為內容會是偏向工具書,實際的講述如何安撫自己的內在小孩,或是如何和小時候受過傷而留下的內在小孩和解,但這本書中幾乎沒有論及到,主要都是在講述一些作者遇過的真實案例,或是作者舉自身例子來說故事,很少有明確且清楚的解決方式出現,比較像是讓人理解何謂內在小孩,和他們如何形成、該如何覺察自己內在小孩的一本書,所以對於我(已知內在小孩,並有相關基礎認識)而言,這本書並不在我的期待之中,也因此我整整花了一年時間,才斷斷續續的把這本書讀完。

如果想要知道有關內在小孩的和解與治療方法,可以直接跳到書的最後一章節,作者將治療(和解)方法分為六個階段,分別為:覺察、製造感情結、為內在小孩取名、共感、改變觀點、改變關係。而最近我對於內在小孩的理解,主要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去改變外在因素,有點類似於路不轉人轉的概念,主要在於讓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能夠不受過去受過的傷影響,讓自己能夠在面對相似的情境時,能夠讓自己的情緒減緩甚至沒有負面情緒的出現。因此第一步的覺察就很重要,需要讓自己先找出過去的傷痕在哪?我常會在哪些狀況下失控?能夠理清這些問題之後,才有辦法進入下一個轉換階段。而我自己過去在處理衝突時,常常會覺得都是他人來影響自己,或是致力於想要改變別人的想法或作為,但直至現今,我反而覺得重點不在於改變他人或環境,而是改變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就好比在不同文化中對於同樣一件事的看法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吃飯時將碗端起來對於我們而言是用餐禮儀的一種表現(碗就口、手離桌),但在韓國的文化中卻認為這個行為是不禮貌的(他們認為將碗端起來吃飯是乞丐的行為),同樣是「端起碗」這個動作,但因為認知不同,所以也有了不同的反應跟感受。同樣的,回到覺察和處理衝突,或是在練習內在小孩的和解上,最重要的是將「我」放置在中心位置思考,而非他人和環境如何。

而第二步的「製造感情結」,我其實沒有很理解作者在書中的舉例,而我自己讀完後的理解是「覺察當下情緒並標記出來,找尋過往的人生經驗中是否有相似的情節出現」,主要在於找尋受傷的核心感情。接著第三步的幫內在小孩取名,並非是給予一個像是小明、阿花、小敏之類的名字,而是根據受傷的內在小孩特徵來取名,例如:孤獨的小孩、被遺忘的小孩、不能講話的小孩…等(以上為書中的舉例)。在幫自己的傷口取名後,可以透過它把過往一直憋在心裡的故事說出來,以此來減緩我們的情緒負擔。而第四步的共感則是讓自己回到受傷的內在小孩形成的當下,去共感當時受傷的自己,告訴自己「沒關係」、「對不起,我無視了你的存在」…等,要知道內在小孩受傷時,多半是在我們童年的時期,而當下的自己可能並沒有能力解決問題,而現在自己日漸成長,已經有能力保護自己、解決問題,常會用現在自己的視角,看待過去受傷的自己,對自己感到羞恥、認為當時的自己很傻很笨…等,但我們似乎忘記了當時的自己也只是一個孩子,就好比你不會對一個不小心打破杯子的五歲孩子咆嘯,或是對一個10歲但段考沒有拿到第一名的孩子感到恥辱,這些不好的回憶跟感受是他人灌輸在我們身上,而非我們真正對於這些事件感到恥辱或丟臉,而這些負面的、使我們受傷的記憶,隨著我們當下產生的負面情緒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腦中,也形成了受傷的內在小孩。請與自己和解,請想像受傷的那個你(可能是3歲、5歲、12歲),請溫柔的告訴他:沒關係、謝謝你、對不起。

而在能夠溫柔接受過去受傷的自己(內在小孩)後,就需要由現在更有能力的自己,來扭轉自己看待自己的觀點了(第五步)。重要的是在事發當下,釐清這件事是想法還是事實?舉例而言,當你在商店中看見一個杯子時,它是一個可以用來盛水、裝東西的「杯子」是事實,但你認為它美或醜、實不實用時,這就是想法了,事實不會因人而異,想法才會。書中作者也提到,治癒受傷的內在小孩,並不是只清除過去痛苦的回憶,或是緩解負面情緒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夠為過去賦予新的定義,這樣才有辦法真正改變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以上這五個階段都完成後,就會是第六步的改變關係作為最終的總結,也就是讓自己斷開過去A跟B之間的連結(例如:看到對方做出A舉動時,會直接聯想成B的負面認知,因而產生不愉快的情緒,但其實A與B之間的連結並非事實),而第六步的執行就非常需要靠前五步的扎實基礎,才有辦法慢慢的累積與改變。

而撇除上述所講的這些步驟,書中的其他章幾乎都是以真實故事講述內在小孩如何影響著長大後的自己,加上因作者是韓國人,所以書中的案例都是以作者在韓國做心理諮商時的個案,他們遇到的情況有時也會與臺灣有些不同,但可藉由這些真實小故事理解內在小孩的存在。許多童年裡的舊傷需要由自己療育,才能讓自己更加勇敢堅強的慢慢陪伴自己整個人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tronaut 的頭像
    Astronaut

    Astronaut

    Astrona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