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覺自己的生活被焦慮大面積的占據,我想推薦你這本書。

9385A1CE-A114-4408-9DC1-6F96896FE554.jpg

腦袋無法停止轉動、頭昏眼花、思慮混濁、失眠、無時無刻確認手機有沒有新的訊息跑出、日常中常喘不過氣…。

如果以上的情況也曾發生在你的生活中,甚至有更嚴重的情況影響著自己的日常生活,那麼請拿起這本書吧!
本書作者麥特.海格
(Matt Haig)是一名憂鬱症患者,憂鬱、焦慮、頭痛、失眠是他的日常,書中許多情境都是出於他的親身經驗,在超市中恐懼症發作、夜半時分不斷注意社交軟體與電子郵件的通知訊息、藉酒消愁…等,多種事件與應對方式,在作者自身的憂鬱症漸漸轉好時,他決定寫下這本書來記錄在自己最幽暗的時刻,自己是如何走過、使用什麼方法。

會拿起這本書,也是因為自己自從讀了碩班之後,身心狀態每況愈下,然而這並非只是「個人因素」,我們都該清楚,若是同一件事情不斷發生在這個時代、社會、多數人之中,那麼這就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世代所面臨的「狀態」。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21世紀,我們都知曉任何訊息只需透過網路、3C產品,便能非常快速的傳至我們身邊,大至哪個地區發生了大地震、強颱襲擊了哪個島嶼,小至誰家的孩子獲得國際大獎、身邊同學又到哪裡度假、前男/女友走上結婚紅毯,這些訊息不再如20世紀那個聯絡困難的年代受限於科技,但越是緊密聯繫著周遭、世界的我們,卻在這個世界中感到更加孤獨寂寞。不過作者也於書中第一章講明了:本書目的並非是要告訴大家這世界有多糟、是個災難,而是每個年代都有它獨一無二的複雜挑戰。重點不再是關注於這個世界多麼使人焦躁不安,而是我們如何在一個恐慌焦慮過度的世界保護自己。

從觀念開始改變
我們的生活步調如此快速,到底是因事情太多,還是時間變少?是因選擇太多、還是想要得太多?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暫時停下腳步深思,為什麼過往的人們並不會有這些困擾?是因我們現今的資訊、選擇太多,且我們總是能夠「看見」,每年不斷增加的書本出版數量、不斷推出新產品的各種廠商、努力吸引人的新出影集和電影,因為我們看見了,所以我們的選擇變多,然而我們都該知曉,自己不可能讀完世界上所有的書、不可能看完所有影集和電影,更不可能擁有每個廠商所出的新品,在同為24小時的一天裡,我們擁有的資源與物質是上個世紀的幾千幾百倍,但我們是否已經學會了放下和選擇,這可能就是在物質匱乏時代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新課題。
想像一下過往沒有時鐘的古人們如何生活?同樣是在清晨八點起床,但我們是因時間概念而起床,但古人可能是因這是身理感覺最舒適、適當的狀態而起床,我們擁有精準的手錶和時鐘,但我們卻變成為時間效力與發愁,我們丟失了生理直覺,讓一個抽象概念奴役自己。是科學、精準沒錯,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仍是生物體,不是實驗室中的數據,所有實驗的結果並非是新發明,而是我們發現了生物本能的規律。

如果我們將自己視為「人」
這麼說蠻奇怪的,但我們有沒有想過若將自己視為「人類」(我指的是非社會性的),那麼我們的生活重心還會放在年薪、房貸、成就嗎?還是我們會開始重視在身體、心靈、與自然的連結(當然「自然」兩個字就已經很社會化了)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新生兒被穿上衣服的那一刻起,我們似乎就與生物本能逐漸脫離關係,然而我也並非是指這樣不好,因為社會的組織與帶動,確實為我們的生存帶來很大的提升,只是我們的生活與抉擇真的只能一體兩面嗎?我們這一個世代是不是能有所不同,甚至停下腳步重新省思呢?

那就暫時斷電離線吧!
相信這句話蠻多人會覺得不負責任的吧?當然不是要你在重要的工作時斷訊,或是直接消失一大段時間,只是為自己規劃一天中的一個時段,讓自己遠離社群軟體、3C用品,訊息傳播的快速與便利性,使我們無法完整的與工作或社交切割,這也使我們獨處的時間大幅下降,但千萬別忘了,「獨處」對於我們的身心狀態是如此重要,沒有任何一個人完全不需要獨處時間與空間,相反的說,我們都需要學會與自己獨處。

在閱讀這本書時,常常會被作者的文字戳中內心深處,或是重新省思從小到大我們被灌輸的種種觀念,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該知道,那些觀念並非絕對的對與錯,而是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方式不同,最重要的還是為自己找出一個舒適、安全的生活步調與價值觀,成為自己最強大的支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tronaut 的頭像
    Astronaut

    Astronaut

    Astrona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